13 七月

「行研洞察」养老系列报告专题一:高龄失能,刚需照护

image

       为了让每个老年人都老有所养,从人群细分的角度来探索养老模式是趋势。根据老年人健康状况分为不同的级别,针对不同的老年人群体,采用不同的养老模式,实现“精准养老”,找准定位,实现差异化服务。故基于不同老人的层次分级,将养老服务业现状进行剖析,整理几篇投资分析,以飨读者。此为第一篇,供业界同仁参考,算是抛砖引玉,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核心观点」

 

  • 失能老人人口达4063万,护理需求巨大;

  • 在现阶段家庭结构体系下,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是刚性需求;

  • 长护险的推广从支付端激发失能老人护理需求的释放。

 

     失能风险是老年人除了疾病风险外另外一项较高的风险。失能老人是指由于身体机能衰退或者健康状况恶化等原因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根据国际通行标准分析,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等6项指标,5-6项无法独立完成的为完全失能,部分无法完成的为半失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失能风险加大,根据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完全失能老人的平均年龄在79岁。

 

 

1.失能人口基数巨大,增长趋势加快

 

     全国老龄办发布《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显示:失能、半失能老人占比达到18.3%,根据中国老龄研究中心数据, 2015年失能及半失能老人数量为4063万,而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趋势(8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增加),同时生活条件的向好,寿命的延长,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数量将会继续增长,国家卫健委预计到2020年全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将达6500万。由于失能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减弱,形成庞大的照护需求。

 

图 1失能及半失能老人数量

 

华医资本整理

 

2.失能老人对生活照料和护理是刚需

 

1.)生活照护需求。失能老人因为各种生理机能的日益退化,他们已经或正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失能老人的日常活动能力缺失,产生巨大的日常生活照料需求。

 

2.)护理服务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患病几率逐步增加。失能老人因为部分生活能力的丧失,生理机能的退化,健康状况逐步下降,护理需求更为迫切。

 

图 2不同年龄结构人群年人均住院次数

华医资本整理

 

 

3.)社会支持需求。失能老人由于无法独立完成正常的,严重依赖他人的帮助,加之身体和心智健康状况不佳,需要长期医疗用药,其必然精神压力巨大、情绪容易激动、心里脆弱。因此,失能老人也迫切需要满足其社会支持的需求。

 

 

3.失能老人护理需求增加和供给不足

 

1.)家庭规模小型化导致失能老人照料供给不足。人口政策推行,使得我国老龄化进程中伴随着家庭规模小型化。中年人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尴尬境地,导致子女护理老人力不从心。面对高龄失能老人家庭中,子女本身可能已是老人,照顾父母时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专业化长期照护需求愈发突出。

 

2.)机构不尽人意。由于失能老人对医疗的需求较重,而目前集医疗与养老与一体的机构一方面收费较高,另一方面养老机构更情愿接受自理老人,而对失能老人拒之门外。

 

3.)护理人员缺口巨大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年报(人才篇)》显示,2015年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总数大致为4063万,占老年人口比例的18.3%;按照国际标准每3个失能老人配备一名护理员推算,我国至少需要1300多万护理员,护理专业人才缺口巨大。

 

 

4.长护险解决失能老人的支付问题,激发护理需求

 

     长护险在全国范围内逐步的推广,有望解决失能老人护理的支付问题,同时有望解决失能护理服务行业盈利难的症结,获得资本和护理人才的进入,进而促进整个养老护理行业的大发展。

 

 

5.政府助推解决失能老人护理问题

 

      国家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出台的政策在落地和可执行方面,都大有提升,同时试点的推进工作,也有重大进展,而失能老人护理作为刚需,更是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全国多个省市开始试点推广解决支付问题的长护险制度;北京、河北等地先后推出了失能老人护理补贴政策;吉林推出了失能人员医疗照护险;南京为失能老人推出“家庭病床”,政府对运营机构提供补贴。

 

 

6.投资建议

 

(1)失能老人作为老年人群的一大特殊群体,照护是其刚性需求,因此,照护服务机构有望率先取得突破性发展。

(2)支付问题是养老的核心,长护险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推广,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老人的支付能力,释放老年护理的需求,直接推动护理服务市场的发展。

(3)护理服务的机构能否抓住这一发展机会的关键是:能否提供标准化的服务,护理人才队伍的培训及建立,以及管理层的战略判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