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研洞察」养老长护险投资研究报告(下篇)

上篇文章我们介绍了长护险的发展历史及其在国内的落地情况。这篇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何种类型的机构最适合承载长护险、有哪些企业已经在此领域布局多年,哪种企业适合资本的介入。
「核心观点」
- 在老龄化国家中,随着长护险推行的支撑,护理产业的规模会快速扩大,且居家护理将成为主流。我国有望孕育出市值超千亿的养老护理企业。
- 长护险的目前定位是中低端养老,将会逐步普及至普通老人,中低端养老企业有望抓住机遇拓展中高端高附加值的养老业务。
- 护理站是目前最适合承载长护险的机构类型,各路资本纷纷进入此领域,2018年是大量护理站正式落地,争点布局的一年。2019年则是各家比拼运营能力,并购大战开启,争夺更为激烈的一年。
- 居家养老护理企业发展的关键是标准化服务,连锁化经营,扩充护理员队伍,从而出现规模化效应。
养老长期护理险的实施一方面提高了老年人护理服务的支付能力,另一方面有望改善养老护理行业盈利难的症结,进而使得资本和人才真正有信心进入养老服务业,同时推动其发展,并衍生出更多的商业机会,对于居家养老护理推动最大。
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国家积极引导9073的养老模式,即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现阶段无论是全国标准的“9073”还是北京标准的“9064”的养老格局,均显示居家养老的老人占比是绝大多数的,这点毋容置疑,居家养老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凸显,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加深,未来将成为居家养老的主战场。
1.日本长护险成功经验的启示
我国与日本有着相似的社会文化环境,因此日本长护险和护理产业的发展对我们有很大启示。20世纪60年代开始,老龄化、高龄化、核心家庭问题使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呈膨胀性增长。在此背景下,1997年,日本政府颁布了《长期护理保险法》,2000年4月正式启动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该制度制度覆盖的对象包括两类人,一类是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另一类是40周岁到64周岁之间参加了医疗保险的人。在待遇给付方式上,只有服务给付一种,具体类型有居家服务和设施服务。接受长期护理保险的参保人,需要自付服务费用的10%,剩余的90%由市町村政府制定的长期护理保险预算进行支付。
受长护险影响,最初8年间,提供护理服务的机构从129,103个,增加了2.3倍,至302,565个之多。
图1:日本护理服务机构数量
据统计,2000年到2012年的12年间,第一类保险人增长了37.9%,需要护理和支持的人数增长了144.3%,长期护理服务使用者增长了199.2%。其中,居家服务使用者大幅度增加,增长了238%。而机构服务使用者增长比较缓慢,只增长了66%。
日本长护险给付的资金逐年增长,2012年为8.8兆日元(5,984亿元),与2000年的3.6兆日元相比(2,448亿元),增长了144%。而且其预计在2025年会达到21.4兆日元(14,552亿元)。护理产业在老龄产业中的占比从12%增加至19%。
图2:日本老龄市场规模
由此可见,在老龄化国家中,随着长护险的支撑,护理产业的规模会快速扩大,且居家护理会成为主流。
人口数量为1.27亿的日本孕育出了一家市值超900亿人民币的养老企业“日医学馆”,其2017年营收为166亿人民币,其中50%的营收都来源于护理服务。我国具有14亿人口,在接下来的十年内有望诞生出数家市值超千亿的养老护理企业。
2.中国哪些类型的养老机构将是长护险最主要的获益者?
1)中低端养老护理机构有望能依托长护险得到快速的发展并转型升级,并探索附加值更高养老业务。
现阶段的养老可分为低端养老和高端养老两种。高端养老虽然前期投入巨大,受众人群少,但其利润空间大,而且是个明显的增量市场,各大地产巨头在此领域都有所布局。而中低端养老以往多为非盈利机构,往往靠政府兜底,盈利难是始终困扰此行业的主要问题。从人社部的指导意见与试点城市的具体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当下我国长护险想要重点解决的是失能失智且经济困难老人的养老问题,但结合国外发展现状,预计未来长护险的覆盖范围会扩展至更广泛的普通人群。若在现阶段中低端养老护理机构能依托长护险得到快速的发展并转型升级,在未来长护险覆盖范围扩大时,就有能力探索附加值更高养老业务。
2)让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我国养老护理类机构类型有哪些?
根据机构所能辐射的范围来分,我们可以将养老护理类的机构分为机构护理(覆盖一个区甚至一个市)、社区护理(覆盖数个街道或社区)、居家护理(针对某个家庭)三大类,其各自包含的机构类型可见下图。
图三:养老护理机构的分类 |
|
机构类型 |
|
||
机构护理 |
传统养老机构 |
护理院 |
||
社区护理 |
日间照料中心 |
护理中心 |
||
居家护理 |
家庭病房 |
护理站 |
||
资料来源:华医资本 |
第一种:传统养老机构
养老机构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我们平时多所熟知的敬老院、养老院、颐养院都属于这类机构。
养老机构是由民政局管辖,收治人群多为生活基本能自理的孤寡老人,提供的服务是最基本的生活照料与提供饮食。同时近些年也有不少养老机构升级转型,能够提供医疗、康复服务,有能力接收失能失智老人。但总体而言,我国养老机构规模、质量参差不齐,经营困难、盈利难是较为普遍的问题。
在长护险试点城市,部分医护能力较强的养老机构已获得了长护险定点资格。此类养老院多数有着规模较大、护理专业性较强,能够接收失能老人的优点。因此短期内难以使长护险适用于所有养老机构。目前国内最大的养老院连锁品牌为佰仁堂,目前在全国已拥有近2万张养老床位。
第二种:日间照料中心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是指为社区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的设施。是一种适合半失能老年人的“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其中“幸福世家”通过考察欧美、日韩、港台等地区的先进养老模式,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经营理念,旗下拥有6个日间照料中心。
但由于我国社区的概念较弱,日间照料中心尚未全面普及。且该种养老服务模式概念较新,受资金、场地、服务人员多种因素制约,实际的运营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此类机构现阶段难以引入长期护理保险。
第三种:家庭病房
家庭病房是为适合在家庭进行计划治疗和管理的患者而就地建立的病房,解决患者住院、陪护、饮食等苦难,使其更好地痊愈。护理人员需进行必要的辅助治疗和全面的护理服务,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和卫生宣教工作。
这类护理模式在我国也较为新颖,由于医疗属性较强,这类模式往往是由医院主导,专业护士上门护理,费用多由医保报销。
第四种:护理院
护理院是指的由医护人员组成的,在一定范围内为长期卧床患者、晚期姑息治疗患者、慢性病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以及其他需要长期护理服务的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服务的医疗机构。
护理院实际属于医院范畴,内设内科、康复医学科、临终关怀科、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营养科、消毒供应室等多个科室。护理院与各类专科医院平级,但因其主营护理服务,与传统的各级医院有所区分。
护理院重点收治失能失智的老人,有着专业的医生团队,医疗水平等同一二级医院,且对老年护理更为专业。护理院的费用由护理费、医疗费、伙食费三大块构成,其中医疗费部分可适用医保,因此价格与普通养老院相差不多,性价比极高。护理院的入住率逐年上升,许多处于市区的护理院往往“一床难求”。因此,近年不少一二级医院都在转型成护理院。
上海日月星养老集团是上海地区最大的连锁护理院品牌,旗下拥有4家护理院,6家养老院,总计床位近5000张。另外无锡朗高连锁护理院品牌也有较高的知名度。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公司都采用了“护理院+养老院”的发展模式。美中不足的是,护理院属于医疗机构,医疗牌照的审批严格、用地成本高、市区物业难寻等因素会制约其快速扩张。
由于目前对于护理院的需求较大,且盈利状况良好,价格并非护理院发展的限制因素,较少有护理院获得长护险定点资格。不过随着长护险范围的扩大,我们有望看到护理院同时适用医保与长护险。
第五种:护理中心
护理中心是独立设置的为失能、失智或长期卧床人员提供以日常护理照顾为主,辅以简单医疗措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基本功能的专业医疗机构。护理中心不含医院内设的护理单元,也不包括按照护理院、护理站标准设置的护理机构。
护理中心标准于2017年10月出台,迄今为止未有正式落地的案例。按照规模与服务类型来看,护理中心可视为小型护理院,也属于医疗机构。相较于护理院,其覆盖社区的特点会使护理服务会更为突出,因此能预见护理中心与长护险能够同步落地。另外,护理中心体量较小、资产较轻的优点,使此类模式容易复制,便于快速扩张,形成连锁化护理品牌。因而护理中心的模式是下阶段我们投资者应重点关注的领域。
第六种:护理站
护理站是指由护理人员组成的,为长期卧床患者、老人、婴幼儿、残疾人、临终患者和其他需要护理服务者提供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临终护理、消毒隔离技术指导、营养指导、社区康复指导、健康宣教和其他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
图4:护理站基本标准 |
项目 |
标准内容 |
人员 |
(一) 至少有3名具有护士以上职称的护士,其中有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 (二) 至少有1名康复治疗士。(三) 至少有2名护理员。 |
房屋 |
建筑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治疗、处置、消毒供应等活动相对隔开。 |
设备 |
(一)护理用具及消毒灭菌设备(二)治疗护理记录及文件(三)通讯联络设备(四)其他 |
制度 |
(一)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 (二)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
资金 |
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设备。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华医资本 |
由于护理站是提供居家上门护理服务为主,其站点内不设病床。居家失能老人可选择护理站派遣护理员进行生活护理,或由执业护士进行打针等医疗护理(不可输液),甚至可以选择康复师进行专业康复护理。每次护理服务时长为1到2小时,可与护理站协商安排具体上门时间。此类模式极为契合长期护理保险,在上海地区是长护险试点最多的机构类型。
3)护理站是目前最适合承载长护险的机构类型
在六类机构中,护理院、护理中心、护理站是最契合长期护理保险的。其中护理中心没有具体落地的实例,但其业态十分适合资本进入,值得密切关注;护理院适用医保,盈利能力较强,但是,不合理用药、违规套保等问题常有出现,值得警惕。在“药品零加成”的趋势下,以体现护理服务价值的长护险可能会逐步取代原有盈利模式。
图5:养老护理机构对比 |
|
护理院 |
护理中心 |
护理站 |
是否属于医疗机构 |
是 |
是 |
是 |
床位要求 |
50张以上 |
20张以上 |
无需床位 |
有无科室 |
有 |
无 |
无 |
可否适用医保 |
可以 |
可以 |
可以 |
最少人员要求 |
4名医师 40名护理人员 数名药师、康复师 |
2名医师 12名护理人员 |
3名护士 2名护理员 1名康复师 |
拥有职业医师 |
是 |
是 |
否 |
服务类型 |
机构护理 |
社区护理 |
居家护理 |
建设成本 |
千万级别 |
百万级别 |
十万级别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华医资本 |
在各试点城市,已经适用长护险的机构主要是养老院和护理站两类。总体而言,各类养老院收治失能失智老人能力不足,这与长期护理保险主要解决失能老人护理问题的理念相矛盾。因此还有待养老院护理服务的专业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参考日本逐年提高的居家护理占比,说明护理站是目前最适合承载长护险的机构类型。据初步估算,新建一个护理站,拥有200-300个客户后,即可盈亏平衡,投资回收期较短。若将客户拓展到800人,营收即可达千万级别。护理站具有投入成本低、易快速标准化、规模化的优点,此外,该模式是链接居家护理的入口,能够打通居家的最后一公里。对医养集团而言,是养老布局中必不可缺的一环;对于保险类公司而言,是养老类保险最优秀的载体。
3、资本纷纷进入,其中上海长护险模式相对成熟,走在国内前列
近年来各路资本纷纷进入此领域,如央企背景的华润健康入股颐家;万科、绿地等地产集团也在跃跃欲试;在2010年就开始布局的行业领跑者福寿康借长护险机遇迅猛扩张,目前居于行业领跑地位并远远超过其他竞争对手。
2018年1月1日起,长护险在上海全市范围推行。相比其他城市,上海长护险强制依托于护理站的模式对于长护险质量的保证和避免一些骗保等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上海依托于长护险企业快速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
在2017年,我们观察到争夺医疗机构执业牌照的现象很是激烈,可以预见,2018年是大量护理站正式落地,争点布局的一年。而2019年则是各家比拼运营能力,并购大战开启,争夺更为激烈的一年。
4、养老护理企业发展的关键是标准化服务,连锁化经营,扩充护理员队伍
由于各个城市的经济水平不同,养老费用也不同,各地长护险的具体落实方式也有差异。但总体而言,长护险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年人在护理服务上的经济压力,使得养老护理机构得到了发展。但在长护险的报销金额与覆盖人群上,仍有望进一步提升。
但不同于日本,我国的人口基数过于庞大,难以将长护险全面拓展至覆盖所有的老年人。因此从事养老护理的企业不能过于依赖长护险而盈利。正确的路径是将标准化服务,连锁化经营,才能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获得更好的发展。此外,护理人才的紧缺也是限制养老护理行业发展的一大问题,归根结底,这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掌握了足够多的护理人才资源,才有可能大范围地拓展市场。因此,提前建立护理人才吸引渠道,甚至自建规范化的培训体系,进一步扩充护理员,从而跑在行业的领先地位。
5. 投资建议
1)养老核心问题是支付能力问题,长护险的出台有望提升老年人的支付能力,并进一步激发更多的养老需求;参照海外各国的发展历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将正式开启养老护理产业,市场空间高达万亿,国内投资窗口期已经开启。
2)在现有的各类养老机构类型中,医护型的养老院、护理院、护理中心、护理站等将是长护险的承接主体,其中以护理站为依托的养老机构更是养老长护险的最佳载体,有望获得极好发展机遇。
3) 居家养老机构是否能跑出来的核心在于该机构的标准化服务能力、护理员数量和职业化程度、目前的市场份额等,当然,管理团队是否脚踏实地做好布局和长期等耕耘也是成功的非常重要因素。
4)目前已经初步具备盈利模式并值得投资的居家养老标的有:居于行业领头羊的Fushoukang,专注于高端老人居家护理的XBJH,长护+智能软硬件的AZH,另外也可适当关注YHDJ、MMYL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