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8/29 华医资本刘云:自带VC 0.5属性 从业者、批判者到实践者

成立一年有余,华医资本创始合伙人刘云依旧会自嘲华医资本自带“VC 0.5”属性。
VC 0.5对标VC 2.0,后者成长于VC 1.0时期,对包括医疗投资在内的多个投资细分领域都充满经验,羽翼丰满后,他们纷纷成立自己的资本,迅速完成募资,活跃于业内,对于优秀标的出手不凡。
刘云说:“我一直很羡慕他们,一直在跟他们学习,一直在追赶他们的脚步。”
一年多以前刘云和他的团队创立华医资本。他们曾在中国医疗市场一线作战,负责医疗品牌建设、医疗产品市场管理,拥有丰富的产业背景却没有金融圈的沉淀。
刘云对投资中国网记者说:“我们经常跟他们说我们是医疗VC0.5,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VC1.0,也没有经历过自立门户,对于华医资本来说,我们是纯粹产业出身。”
此前,刘云特地报考了经济学的博士学位,但他明白:这完全不够,跟金融圈(沉淀)是两回事情。
投对了是收益 投错了是公益
显然,所谓医疗VC0.5,刘云或有自谦成分。翻看刘云简历,转行投资之前,他曾是GE医疗高管,拥有医疗行业20年行业经历,涉及制药、医疗设备及医疗耗材各个细分领域,体验过研发、销售及市场等多种角色,其中在市场部负责产品管理10年以上,经历了产品经理、高级产品经理、产品组经理及市场经理等医疗企业市场部几乎所有核心岗位的工作。他也曾担任华夏、博时等近十家基金公司医疗项目顾问。
此外,华医核心的投资团队全部来自世界500强跨国医疗企业,包括了医学专家和资深的营销职业经理人,“整个团队70%在产业从业很多年,85%以上是学医的”,华医资本也因此成为中国风险投资领域极少数纯产业背景出身的投资机构之一。
刘云说,我们为什么而投资医疗,这是一个首要问题。
从熟悉的医疗行业跨入投资,刘云这样解释:“成立华医资本,更多的是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希望能够以资本之力为医疗变革出一份自己的力量。在中国,不但医疗供给严重不足,而且供给的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在我们从业这么多年来看,横向比较,中国医疗的整个状况其实是非常糟糕的。”但是抱怨和批判不能解决问题,刘云认为,“学医的人本就是‘病者治之’,从业者发现了问题,在批判之后应该行动起来。”
而就是因为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也为医疗投资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刘云经常讲,在这个变革时代,环顾四周,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在巨变,唯独医疗似乎没什么改变。“投资医疗,即是打破这个行业的封闭基因,实现链接。”在他看来,“医疗投资,投对了是收益,投错了是公益”,他希望以自己和团队过往的丰富经验,帮助医疗科技公司解决一部分的问题,与他们一起成长,“把这些创新企业加起来也许可以改变我们的医疗,这是我们最初懵懂的理想”。
专注“投”与“管” VC/PE、并购全产业链布局
目前,华医有投资不同阶段项目的基金,主要集中于全球早期、成长期、并购阶段等医疗项目。
现在,华医资本第一期基金投资已基本完成,投资领域涵盖高科技医疗器械、生物药品、医疗服务等。
例如,在高科技医疗器械领域,华医资本投资了生产胶囊内镜的向东智造、生产掌上超声的朗昇科技等项目。
2016年初,国内首个胶囊机器人获得华医资本投资。在刘云看来,苏州向东智造所生产的“胶囊机器人”可谓是“国产创新”的典范。“其创始人早年在国家研究院从事胶囊内镜研发工作,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做胶囊内镜团队,国外原研的一代产品目前只能做肠镜,而向东的产品将覆盖全消化道,是借助计算机进行操控的第三代产品。”刘云透露。
朗昇科技则是一家专业开发掌上智能超声影像设备、终端及系统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首家临床级别的掌上超声企业,让临床医生可以像拥有听诊器一样拥有自己的B超,稍早时候获得华医资本A轮投资。
据悉,尽管投资时间短,华医资本第一期VC基金有一些项目半年的投资回报率已经超过了3倍,甚至目前在退出方面已有了成绩。“有些退出是属于战略考虑。当然是小部分比例退出,因为看好的项目不会大比例地退出。”
目前,华医与国内券商和上市公司发起多个医疗产业基金。例如,华医资本与光大合作,成立光大华医医疗投资管理公司,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医疗项目的并购、重组。刘云认为这种合作模式的好处是,各司其职,各施所长,使整个投资团队可以把时间更多花在研究行业、寻找标的及投后管理方面,而合作机构则把募资、退出的事情都干了。
海外布局方面,华医资本已经完成了在加拿大、美国、以色列、德国和法国的战略布局,设立分支机构或战略合作伙伴。“海外医疗标的我相信未来是医疗投资的一个方向。”刘云表示,与成熟的海外机构合作,结合上市公司需求、有的放矢寻找投资项目。
据悉,华医资本与多家上市公司合作的海外并购基金也正有序进行中。
从研究者、批判者到守望者
为了提高对行业的穿透力,华医资本投资团队每个月会制定学习计划,不论多忙,每个月每个人必须完成一个子行业研究报告。对子行业的勾勒与挖掘,像绘制一幅寻宝图,投资更有主动性和方向感,“你就可以沿着投资地图去找项目”。
刘云一直有“目的”地担任着一些创业园区的导师,乐此不疲。据悉,华医资本与国内主流TOP10的生物医疗产业园区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无偿为园区企业提供创业融资、市场开拓辅导。
例如,某园区一旦有新项目入园,会第一时间通知刘云,让他评估项目,并以“促使你更认真”为理由支付他报酬。刘云会说,我不要报酬,你只要让我知道这个信息,让我可以投就可以了。
在各种项目的路演现场,作为导师的刘云会对创业团队保持直言不讳的沟通方式。在他眼里,VC期的项目,更像小孩子,非常脆弱,需要外部力量去帮助成长。医疗行业背景出身的投资人,可以用行业经验,补足科学家创业团队在市场运作、产品运营方面的短板。
对于时下医疗投资热点,刘云表示,“我现在看移动医疗,2014年我是一个研究者,2015年我变成了一个批判者。现在,我觉得我是一个守望者。”
刘云认为,应该要动态看这个问题。移动医疗开始时,行业很浮躁,创业者一哄而上,投资机构进行非常疯狂的投资行为,这是很不理性的。“现在回头看移动医疗,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沉淀,目前能够获得投资的,或者目前能够发展的都是经历过那一轮泡沫,沉淀下来的企业。我非常希望移动医疗能够诞生几家比较好的公司,这一定是可以的,而且移动医疗目前整个的付费方市场更加成熟,我相信这是可以期待的。”
对于精准医疗,刘云表示,“我觉得现在的精准医疗很像2014年的移动医疗,方向没有错,但有太多的泡沫和投机行为。这种情形下,不妨再等一等。”
来源:投资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