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八月

2015/08/27 光合资本合伙人刘云:我如何看医疗创投的现状和机会

image

医疗健康行业关系民生,救死扶伤不仅仅是医生的工作,医疗健康投资人也可以有这种责任,对于一些未来可以恩泽大众的早期医疗项目特别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支持,投对了是收益,投错了是公益,无论对错都是为医疗健康事业尽了一份力,这就是公益之“心”。

关于医疗创投的现状和机会

在月初的大健康O沙龙活动中我曾就这方面做了主题演讲,从最新的数据出发来看关于医疗创投意愿和现实的差距以及中美在这方面的差异。可以看出目前医疗创投存在“想投却不投”和“投了却不管”两大怪圈,第一个怪圈我认为这是医疗创投的专业性、政策和退出这三个原因导致;第二个怪圈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医疗行业高端人才的特殊性和稀缺性。至于机会,我分享的观点是目前是医疗创投的最好时机,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移动互联网对于这个行业的冲击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可以看到2014年是医疗产业政策法规密集出台的一年,同时2014年也被称为移动医疗的元年。有了2014年的铺垫和试错,现在正是最好时机。

除了现状和机会外,我还想和医疗创投的参与者和同行们共勉两个观点,可以概括为二颗“心”,一颗是敬畏之心,另一颗是公益之心。

大健康产业很大,8万亿市场规模,而私募股权基金包括所有的VC\PE加起来也只有4万亿,所以在大健康行业面前,私募股权基金从来都不是主角,在其他行业呼风唤雨的投资人在这个行业里都是微不足道的,我们要敬畏这个行业,这就是敬畏之“心”。医疗健康行业关系民生,救死扶伤不仅仅是医生的工作,医疗健康投资人也可以有这种责任,对于一些未来可以恩泽大众的早期医疗项目特别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支持,投对了是收益,投错了是公益,无论对错都是为医疗健康事业尽了一份力,这就是公益之“心”。

如何解决“投了却不管”的问题

初创企业的发展围绕团队、产品、商业模式和资金四个环节展开,当具备这四个环节后企业完成了从0 到1的过程即从无到有,随后伴随很多轮团队扩大、产品改进、商业模式清晰及更多融资这些反复过程,实现企业从1到N,即从小到大。这样的发展途径需要每一个环节的无错衔接,因为每一步都是在前一步的基础上。只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企业才能最终走向成功。

我们在探索是否一种途径可以帮助初创企业在开始之初就可以使团队、产品、商业模式和资金这四个环节能够内生地结合,在某种力量的推动下内生地发生循环,每个环节不再是单独一步而是自动随着前后步不断滚动成长。这种力量我们称之为“ON模式”。

关于“ON模式”

1)整合纵向的管理经营理念实现从“0”到“1”

光合医疗的投后管理团队全部来自跨国医疗企业,他们是具有市场思维的医学科学家及创业思维的营销职业经理人,他们与创始合伙人一起构成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在投后及基金退出前全程参与初创公司的经营。不仅帮助初创企业商业模式改进、融资需求获得,更重要的是这些行业专家的长期点对点协助,阶段性担任公司需要的除CEO之外的任何职位,手把手指导公司流程再造、产品开发及市场推广等环节,让初创公司有机会匹配一流行业管理专家,迅速地从“0”到“1”

2)无缝整合横向跨行业资源实现从“1”到“N”

医疗行业往往沿袭原有的封闭体系操作思维,从基因上不具备开放分享的精神。而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时代又决定了任何行业间的融合趋势。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产品开发及大数据应用更早地被用于TMT、餐饮、打车、家装、教育、金融、支付等行业,医疗健康行业的这些应用起步晚,大量现成的产品开发、技术应用及转化都可以被借鉴应用于医疗健康行业。

3)ON模式的定义,从“0”到“N”

“ON模式”的定义,从“0”到“N”。从“0”到“1”讲究纵向垂直创新;而从“1”到“N”讲究横向整合发展;从“0”到“N”讲究创新式的行业内外纵横发展,纵向垂直创新,横向资源整合。

 

总之,我认为医疗健康产业足够大,大到可以容得下所有VC/PE,是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